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贤德妃 > 第22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4节

    第209章 0830结局上
    西闲要对赵宗冕所说的, 自然就是贤妃之事。
    正如先前文安王所分析的, 郭将军的打算跟心理,跟文安王所说几乎如出一辙。
    只可惜,万事俱备,镇国将军所等待跟仰仗的“东风”,却化为乌有。
    赵宗冕“微服”, 实则是生死不知,京内流言纷纷那一阵, 郭将军自然是坐不住了。
    虽然雁北军驻扎在城外, 内又有禁军跟龙骧卫,可如果镇国军拼力一搏,未必不能成事。
    何况是在那风雨飘摇的时候, 就算朝野有议论,也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毕竟赵宗冕久而未归没有消息, 顾恒关潜这些人“挟持皇后跟太子”, “把持朝政”,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心存非议。
    何况赵宗冕行事那样独断, 之前泰和殿前杖毙臣子, 令人记忆犹新。
    所以郭将军有把握,自己一旦起兵, 朝中至少会有一半的文武官员会保持缄默,激烈反对的也许只有赵宗冕那些亲信,比如忠勇侯,英国公, 刑部尚书,青乡侯,魏指挥使,苏家等人。
    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时不我待。
    就在郭将军蓄势待发的时候,关潜来至将军府,带了皇后的口谕,请他入宫。
    郭夫人等暗中劝阻,说是宫内一定安排了凶险的机关,也许是皇后跟关潜等察觉了异动,所以想诱使镇国将军入宫后再对他不利。
    但镇国将军也是历经千军万马的,何况镇国军还握在他的手中,料想宫内不至于敢如何,他又特吩咐儿子,一旦他在宫内出事,便也更是师出有名,立刻叫镇国军动手,清理“奸佞”,颠覆朝政。
    没想到就是这一进宫,事情发生逆转。
    在甘露宫里,被西闲的三言两语,便将郭将军的万丈雄心、以及十数万镇国军的士气皆都灰飞烟灭。
    ***
    西闲尚是贵妃的时候,赵宗冕就为她杖毙臣子,当时就有人称呼为“祸国妖妃”,虽然后来凤仪宫的事得以澄清,但毕竟阴影已经在朝臣心中烙印。
    尤其像是郭将军这种封疆大吏,朝中老臣,更是心存芥蒂,无法轻易消除。
    是日到了甘露宫中,郭将军按例朝见皇后,西闲倒是和颜悦色,温声请他平身赐座。
    郭将军很少跟她这样同殿而处,亦不知她到底是何用意,只是带着三分傲慢跟七分戒备,道:“不知娘娘宣微臣进宫,有何要事?”
    西闲笑道:“皇上离京,将军一贯忠恤体国,本宫甚是钦敬,且贤妃又为皇上孕育龙裔,更是劳苦功高,只是自打贤妃入宫,同将军亦是极少见面,今日得暇,请将军入宫,大家坐会闲叙些家常。”
    郭将军挑眉。
    说话间,贤妃已经进殿,原来她来的路上,就听说将军进宫,心中忐忑,不知何故。
    父女相见,镇国将军却是以君臣之礼拜见贤妃,才又彼此落座。
    镇国将军不知西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武将出身,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又何曾惧怕过什么。
    西闲道:“皇上不在京内,外面有将军操持,宫里也有贤妃辅助本宫,大家同心勠力,才能保社稷安定,也不至于叫人暗中窥伺,趁虚而入。”
    郭将军听了这话,道:“娘娘指的是什么?”
    西闲道:“就是先前在京内散播流言,意欲引发京城不安的那些别有用心之人。”
    郭将军肃然道:“说起来,微臣也听说了一二,其实娘娘见谅,微臣也有句不中听的话,也怪不得那些人敢胡言乱语,皇上行事,向来离经叛道,自古以来微服出巡的帝王虽也有之,但像是皇上这般,半点也不让近臣知道就一走了之、且如今也没有丝毫消息传回的,却还是破天荒第一位。——如此,岂能不引发众人猜测,民心骚动吗?”
    贤妃听他口吻咄咄逼人,几次想要劝阻,却又按捺。
    西闲却笑说道:“将军说的是,皇上的为人跟他行事一般,都是让人琢磨不透,许是他先前带兵惯了,所以也惯了如兵法里所言‘动如脱兔,静若处子’,叫人防不胜防。不过,皇上为何悄然离京的缘故,本宫先前已经跟内阁各位辅臣们交代过了,至于皇上的行事,等他回来,本宫也会规劝,届时也请将军等不吝劝谏之语啊。”
    郭将军隐隐冷笑:“娘娘的意思,微臣明白了,可到底皇上什么时候能回京?”
    西闲道:“等北境平靖,皇上自会凯旋而归。”
    此刻只是搪塞加安定人心的话,那会儿西闲怎会想到,竟然歪打正着呢。
    郭将军自然也不会轻信这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听说近来朝廷奏疏,都是关潜等人在负责,太子年幼无法理事,常此以往,臣怕皇上还未回来,国已将不国了。”
    “这话从何说起,”西闲笑道:“皇上虽在外,但满朝文武俱在,皇上的近臣心腹亦在,只要能够跟太子、本宫一体同心,政事不至于延误,又何来国将不国。将军这话,可不能传出去,将军是国之砥柱,这话可会搅乱人心啊。”
    郭将军蓦地站起:“娘娘怕是乱了始末,搅乱人心的不是臣的几句话,而是皇上失踪在先,近臣弄权在后!”
    他毕竟是贤妃的父亲,又是带兵的将军,微微动怒,气势惊人。
    旁边坐的贤妃都不禁微微色变,几乎随之起身。
    西闲却仍泰然自若,赵宗冕的气势不知比郭将军强多少倍,一来是西闲生性淡然,二来,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西闲淡淡一笑:“一句话而已,将军何至于动怒?又或者,敢在本宫面前如此,是将军你本就没把本宫放在眼里吗?”
    郭将军凝视着她,惊讶地发现皇后竟出奇地镇定,丝毫的惊慌失措之色都无,郭将军突然察觉殿门口处,是关潜隐现的身形。
    郭将军冷笑道:“娘娘今日,难道是鸿门宴吗?可知末将不是那会逃跑的刘邦,若是安排了刀斧手,要杀要剐,末将不会皱半点眉头。”
    贤妃忍不住道:“父亲,请慎言。”
    西闲笑道:“将军快人快语,我倒是欣赏的。可知皇上跟将军的脾气也是差不多?不过你有句话说错了,你自然不是刘邦,本宫也不是楚霸王,这里不是鸿门宴,而是将相和。”
    最后一句,意味深长。
    郭将军眉头一皱:“将相和?”
    西闲道:“本宫也隐隐听说,近来有些人时常在将军府里进出,也许将军不知,其中还有很多自封州来的人吧?”
    封州是文安王的地方,她这句话,意义昭然。
    郭将军嗤之以鼻道:“娘娘说我跟文安王有勾结?”
    西闲道:“当然不是,毕竟贤妃人在宫中,又有身孕,如果将军跟文安王勾结的话,将来可怎么算呢,文安王自然是不会容得下将军的。对不对?”
    话糙理不糙。
    镇国将军只看着西闲,却听她目光转动,看向贤妃。
    贤妃脸色发白,今日格外少言寡语。
    西闲道:“贤妃,你可还好吗?”
    贤妃垂首:“多谢娘娘关切,臣妾一切都好。”
    西闲道:“贤妃,你告诉将军,你会为皇上,生下一名皇子吗?”
    贤妃的脸色更加雪白。
    郭将军疑心她是要挟,便拧眉道:“娘娘,你这是什么意思?”
    西闲道:“本宫的意思,就是将军的意思,如果贤妃生下皇子,皇上又不在宫内,将军自然可以只手遮天,改朝换代了。”
    就像是把遮在众人面前的最后一层遮挡撕开,郭将军忍不住喝道:“娘娘!”
    西闲置若罔闻:“可如果没有皇子,将军又怎么办?”
    郭将军眼中透出怒气:“你想怎么样?要对贤妃不利吗?”他的胸口起伏,花白的胡须随着波动。
    西闲直视着郭将军的目光,一字一顿道:“将军忘了当初凤仪宫的事吗?我身为人母,从来不做那种有伤阴骘的行径,将军也不必先欲加之罪!”
    郭将军怒意稍敛,又狐疑地看着西闲:“那……”
    在他眼前的分明是个柔弱女子,目光却如此清冽冷慑,几乎令人不能直视。
    西闲道:“本宫只是想问,若没有皇子,将军将如何自处?或许,你看不惯皇上,也看不惯本宫,甚至不喜太子,可将军若无其他皇子在手,这天下将是谁的天下,难道郭家要自立为王吗?”
    “我绝不会做那种乱臣贼子的行径。”郭将军傲然道。
    西闲笑道:“那仿佛只有拥立文安王了,可如本宫方才所说,要拥立文安王,以后贤妃如何自处?郭家也未必会见容于文安王。”
    郭将军有些焦躁:“娘娘不要说这些没用的,末将怎会拥立王爷,自古来没有兄终弟及的说法,至于如今皇上,不也是因为有先帝遗诏吗?拥立王爷,名不正言不顺!”
    “原来如此,对将军来说唯一想扶立的人,能够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就是贤妃肚子里的皇子了。”西闲面不改色,缓缓说道,“既然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郭将军疑惑:“您到底在说什么?”
    西闲看着贤妃,淡淡道:“贤妃,当着将军的面,你把皇子……给他看吧。”
    郭将军微怒:“娘娘!”旋即他发现贤妃的脸色大为异常,起初他以为是皇后对贤妃做了什么,但很快镇国将军就会知道自己是何等荒谬。
    贤妃颤巍巍站起身来,抬手捂住双眼,泪自手底下流了出来。
    她转头看向西闲:“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的?”
    西闲道:“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怎会看不出来。”
    贤妃道:“你之前不拆穿,就是等今日吗?”
    西闲的眼中并无矜傲,亦无自得,只是悲悯:“我大概能想到你也是身不由己。所以,在等一个合适的解决机会,让大家不至于都无法收场。”
    听到一句“身不由己”,又听到西闲接下来几句,贤妃几乎失声嚎啕。
    郭将军已经失去耐心:“你们在说什么?”
    贤妃双膝微屈,跪在地上:“父亲,娘娘已经仁至义尽,趁着一切还来得及,收手吧。”
    郭将军脸色一变,走到她的跟前:“娘娘在说什么……你有身孕如何可以跪倒……”突然他目光移动,看向贤妃腹部。
    有身孕的女子,是不可能跪成这种姿势的,难道!
    “没有身孕,也没有皇子,”贤妃的手在肚子上抚过,俯身贴地:“父亲若不收手,就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而且还背负着逆贼乱臣的骂名了。”
    ***
    西闲原先在江南僻居的时候,请孙姆妈照顾泰儿。
    姆妈身为奶娘,各家门庭出入,自然是见多识广。曾跟西闲提过一件事,说是有一家妇人,经年不曾有孕,夫婿虽然疼爱,但夫家长辈每每想借故休妻。
    家中为此事争执不休的时候,突然间这妇人便有妊娠之状,请大夫来诊脉,竟果然是喜脉!
    于是合家大喜,认真养护伺候起来,如此过了半年,妇人的肚子不见很大,但是脉象平稳,换了几个大夫,都诊断正常。
    眼见到了七八月份了,妇人的肚子还是不见长,可是脉息还是如故。后来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耄耋老大夫,诊断后指出,原来这妇人并不是真的有孕,而是因为盼子心切,所以才有“假孕”的征兆。
    当时西闲听得新奇,孙姆妈却又说道:“其实,这不过是那老大夫心存仁厚,才没有拆穿罢了。”
    西闲不知如何,姆妈道:“哪里的假孕能撑那么久,难道她自己一点也不知道?只不过是当初怕给休了,所以才吃了一味能够调整脉象的药罢了。老大夫知道若拆穿后,她自然就活不了了,所以才留了颜面。”
    西闲也只是一听,觉着甚是传奇,并未认真记住。
    但是她毕竟是生了三个孩子,如今又有孕在身,最熟悉孕妇的动作反应,可是跟贤妃相处,却总觉着她言行举止,很有违和之处。
    后来想起孙姆妈的这话,自然更留了心,又打听说,自打贤妃有孕,素来太医们只是请脉,并不曾大胆敢碰触贤妃孕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