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廉吏能臣34集电视连续剧 > 章奇突然回到家里,家人和四邻八方乡亲都赶

底色 字色 字号

章奇突然回到家里,家人和四邻八方乡亲都赶

    9、章奇家 日
    章奇突然回到家里,家人和四邻八方乡亲都赶了过来,把章家围得水泄不通,百姓纷纷议论……
    章奇激动地说:“我根本没有想到赵大人会当堂放我!这真是一个为人和善,替百姓着想的好官哪!”
    “是啊,是啊,我也听官府的人说,这位清官不请吃,不收礼,这样的好官到哪里去找呀!”一位老者说。
    “看来益州有希望了!”百姓们纷纷附和称赞。
    (旁白):“然而,也有些官员不以为然,认为赵抃是沽名钓誉,做样子给百姓看看,甚至还有人说他姑息迁就,纵容罪犯!”
    10、赵府 夜
    赵抃吃过晚饭,毛彦志送上茶水道:“老爷,近日听说新都县的知县贾世贵,凭着自己是益州路成都府通判的外甥。通判仗着皇宫里有人,有靠山,放纵无忌,花天酒地,百姓敢怒不敢言。”
    赵抃点点头:“成都地处边陲,是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许多官员肆意妄为,违法乱纪,奢靡之风愈演愈烈。此风不刹,误我大宋皇朝。”
    毛彦志说:“据说,这对甥舅还合计暗里向皇上递呈一份奏折,状告你呢!”
    赵抃坦诚地说:“问心无愧,让他们去告把!”他想了一会儿接着说:“章奇之所以沦落到这个地步,其根源在于官府的制度。此问题不解决,百姓生活难以保障,犯罪隐患也难以消除。走,我们出去走走。”
    “是!”毛彦志回应道。
    11、街上 夜
    赵抃带着毛彦志身着便装来到成都城最热闹的一段古街,这里茶馆林立,三教九流,各色各样的人喜欢在茶馆泡上一壶茶,三五个知己摆起龙门阵,借以消磨闲暇时光。
    此时,毛彦志看到一位中年人迎面而来,忙上前问:“老乡,附近哪家茶馆生意好?”
    中年人指指前面一条窄巷里道:“那里有一家‘子非’茶馆,非常热闹。”
    毛彦志说声“谢谢!”便与赵抃朝窄巷里头的“子非”茶馆走去……
    12、“子非”茶馆 夜
    赵抃和毛彦志走进茶馆,确实生意不错。赵抃扫视了一下,只见一群茶客围坐在一桌,正愤愤不平地议论着本地官员请客送礼的种种招数。
    赵抃和毛彦志便买了一壶茶,在旁边一张桌子上坐下,一边品茶,一边留意倾听起来。
    “妈的,现在当官的真是生财有道呀,瞧那送礼的名目,越来越多,生日寿辰要庆祝,逢年过节要共喜,新官上任要接风,归官离任要饯行,州县间有喜事要致贺,甚至出了倒霉的事情还要慰问压惊。长管家里的婚嫁、丧葬、营宅、置田,属员都得有所表示。”一个汉子愤愤地说。
    “就是啊!越来越贪得无厌了。而且,他们之间送礼从来不用自掏腰包,都是慷公家之慨,用的是库银,到头来肥了自己的腰包。”另一位中年男子说。
    “库银还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说老兄,你家有条件,不如也去买个官来做做,不然赚死赚活的,不是白给那些当官的赚!不一定哪天倒霉,全给他们啦!”一位老者道。
    赵抃正听得入神。忽然,毛彦志拉了拉他的衣袖,悄悄用手一指,原来邻桌一位茶客正独自一人凝神沉思,并暗自垂泪……
    于是,赵抃便走了过去,施礼道:“这位兄台,坐这里方便吗?”
    茶客忙收起眼泪,目无表情地点点头。
    “小弟姓赵,初到贵地,兄台有何心事,不妨说来听听,小弟或许能解一二。”赵抃接过毛彦志递过来的茶杯,诚恳地说道。
    “哎,小弟姓董,原是做茶叶买卖的,刚吃了官司,唉!一言难尽哪。”只见有人关心自己,这位茶客便一五一十地诉说起来,“哦,原来你是外地的,难怪你不晓得!益州这个地方,不光是我们做生意的要向官员进贡,各州县之间,不论大大小小的官员,一年里头四时八节,互相之间也都要馈赠美酒及土特产,美其名曰‘节酒’。”
    “哦?官员之间送礼,那兄台如何牵扯进去的呢?”赵抃有点疑惑了。
    “兄台有所不知,本来应该说,他们之间送礼关我们老百姓什么事呢?然而可烦的是,朝廷的法度历来有徭役呀!也就是说运送礼品要指派衙前差押送,所谓‘衙前差’就是挑选殷实人家充当的临时听差,负责给他们押运礼品,并规定一定要赶在节前安全送到。”这位茶客道。
    赵抃惊奇地问:“还有此事?”
    “万一有什么差错,便拿其家产抵押。这回我就是因为运送节礼失误吃了官司,导致倾家荡产。亲友们花了不少钱,好不容易才将我从狱中赎了出来。”茶客无奈地摇摇头。
    “啊!朝廷对酒、茶和盐是实行专营的呀!官员们馈赠、宴请所需的酒又来自何处呢?而且,随便买卖茶酒可是犯法的。”赵抃感到非常震惊道:“看来为数还不少啊!”
    “是啊,他们就是拿朝廷专营的茶酒等物作为礼品,而且是以官府的名义低价购买。所以,现在无论是制茶还是造酒,做得越多,亏损越大。本来这几年生意就越来越难以为继了,再摊上这次的事故,完啦。”客官唉声叹气。
    “请客送礼不但污染了官场,就连被认为最公平的科举考试也有请客送礼之事。”旁边一位老倌也凑了过来。
    赵抃问:“还有这事?”
    老倌说:“听说眉山县有个苏洵,学富五车,大器晚成,字也写得与众不同,人家一眼就能认出来。近几年乡试,主考官暗示他送礼,可他不买账,快五十岁了,连举人也不是。”
    赵抃问:“眉山还有这么个才子?埋没了,岂不可惜?”
    老倌道:“不信,你去看看。他还有两个儿,非常了得。”
    “哦!”赵抃重重地点着头。
    13、府衙 日
    第二天,赵抃为核实此事便召来几个有关的老吏问话……
    老吏甲道:“赵大人,你所说之事决非虚言。”
    赵抃点点头。
    老吏乙说:“只是益州天高皇帝远,皇上虽略知一二,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因而,这里有些官吏更加肆无忌惮,违法乱纪尤其严重。”
    “哦,有这么严重?”赵抃问。
    老吏丙嘿嘿一笑,道:“高官们通过名目繁多的吃请、送礼手段,巴结朝中大臣,为自己日后升迁铺垫……”
    老吏丁沉痛地接话说:“州官们以此联络感情,为自己建立关系网;而小吏们也乐得把这个当作生财之道,敲诈勒索,中饱私囊。正所谓大官大得,小官小得,个个皆大欢喜,最后只有害苦百姓了。”
    赵抃听了,面色凝重,沉吟不语,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老吏甲答道:“早闻赵大人是京城赫赫有名的铁面御史。但是,益州乃边陲之地,吏治久废。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单凭转运使大人一个人的力量,想要整治,谈何容易!”
    赵抃默默地望着老吏们,心中暗暗下着决心……
    此时,老吏丙躬身向前,小心翼翼地提议道:“大人,明日是踏青节,何不放个假,大伙出去赏玩赏玩?”
    老吏丁也附和道:“成都自古多游宴,你道为何?原来秦天巴蜀,中原豪族富室大量迁移到益,带来了吃喝、炫富、时尚为荣耀。所以,也促进了游宴的兴盛。”
    “哦?踏青节是什么节日?热闹得很吗?”赵抃问。
    “嗯,是每年二月二举行的节日。往后的三月三、清明节、浣花节……还有各种游宴,多着哩,有得大人您热闹瞧。尤其是浣花节,要玩三天三夜呢。”老吏乙道。
    “何以跑出这许多节日来,以前可是从没有这么多的呀?”赵抃更加惊奇了。
    “这不,亏得当年大人任江原知县时上奏减负了科买,成都这些年富庶起来了,就想出这许多名目来,找乐子呗!大人明日看了,便知此行非虚。”老吏乙解释道。
    “如此说来,明日倒非去瞧瞧这热闹不可了。”赵抃一下子来了兴致:“好,明天放假一天。”
    众人都乐了!
    14、乡间 日
    次日,赵抃换了便服,携了夫人及毛彦志,一路赏玩了。果不其然。男女老幼,倾巢出动,一路游山玩水,赏花踏青,唱歌跳舞,喝酒行拳,游人络绎不绝,田头阡陌,星星点点,笑语喧哗。
    “老爷,这踏青节出来踏踏青,呼吸呼吸新鲜空气,确实不错,赏心悦目,值得。”夫人欣喜地说道。
    “是啊!在别处哪见过这场面,全城出动,益州人倒真是会玩的。”毛彦志也感叹道。
    “嗯,像这样节庆活动倒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特别是青年男女还可借机约会,不错,不错。”赵抃捋须含笑道。
    三人在人流中,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走去……
    15、眉山县城 日
    一天,赵抃携毛彦志一行来到眉山微服出访。他们走在街上,两边商铺茶馆林立,小商贩吆喝声此起彼伏……
    忽然,赵抃想起便说:“前几天茶馆听说的眉山县苏洵,乡试中拒绝请客送礼,年届五十不中举。此苏家在眉山何处?”
    一位衙役道:“大人,苏家在眉山城东二十里处有宅院。”
    “不妨,前去拜访一下这位苏先生。”赵抃道。
    “好,”毛彦志回应道。
    16、苏家宅院 日
    赵抃身着官服携毛彦志一行四人,骑着快马来到苏家宅院前停下跳落。赵抃一看苏家宅院前后是一片幽幽竹林,门前植一株繁茂的桂花树,显得清幽静谧。
    毛彦志上前敲门。不一会儿,院门一打开,管家就冲口一句:“我家老爷正忙着呢!”
    “我们是……”毛彦志刚开口,管家一看一位身着官服的大人,忙欲进内通报。
    赵抃摆摆手,入得院内,闻到一股子烟火味惊讶道:“怎么,这……”一看,赫然见苏洵正在焚毁书稿,便疾步上前,一把夺过:“恕赵某冒昧,你怎的做出这等荒唐事来?”
    苏洵猛一抬头,见是一位着官服的管家,一时愕然。
    “在下赵抃,特来拜访苏先生。”赵抃揖手道。
    “哦,赵大人,久仰久仰。赵大人的威名小弟早有耳闻,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哪!”两人相互施礼后,苏洵只得强装笑脸,将赵抃迎入堂屋。
    17、苏家堂屋 日
    赵抃随之大步跨入门槛,只见堂屋内陈设简单素洁,正中墙上悬挂着孔子画像,两边厢书画楹联,一股清雅之气迎面而来。
    “先生,因何要将那些心血之作付之于炉火呢?”刚一坐定,赵抃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赵大人有所不知,苏某我愧对列祖列宗啊!活了大半辈子,连个举人都未能考取,枉我饱读诗书哪。你说,我留着它们又有何用?”苏洵长叹一声,连连摇头。
    赵抃静静地听着……
    苏洵接着愤愤不平地说道:“可气的是,如今官场的黑暗,就连个小小乡试也得请客送礼。这不,今年的乡试中,那个邻居才二十出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就因为请了客,送了礼,竟然一下子高中了。哈哈哈,不要说我没中,就是中了,与这等人为伍,我也觉得羞愧啊!”
    赵抃道:“先生可别太悲观,如今这股子歪风虽然害了许多人,但终究不会长久的吧,相信总有机会的。”
    “唉,老啦!哪还有什么机会?不过,这辈子学无所用我不怪别人,只怪自己这臭脾气,做不了低眉哈腰之事。”苏洵说。
    “先生的高才赵某我已有所耳闻,别灰心。天生我材必有用,总有一天,可以施展你的才华,为朝廷效力。”赵抃鼓励道。
    “我看下半辈子就安心务农吧。可叹我还督促勉励两个孩子用功读书,想他俩将来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照此看来,还不如踏实务农的好。”苏洵说。
    “这样吧,你将书稿交给我,回去我向皇上举荐试试,你就静候佳音吧。”赵抃说。
    “那就有劳赵大人了!”苏洵闻此,心下宽慰了许多,心情渐渐明朗起来。
    “哦,还有两个孩子多大啦?可千万不能荒废了学业呀,先生。”赵抃问。
    “两个孩子大的二十五,名唤苏轼,小的二十三,名叫苏辙。目前,他俩已通过省考,暂且在家中,准备明年参加殿试。”说着,苏洵嘱咐管家:“快去把两个叫来,见过赵大人!”
    “是!”管家匆匆而去。
    不一会儿,管家将两兄弟唤来。苏洵忙喊道:“快来拜见赵大人!”
    “拜见赵大人!”两兄弟齐声叩拜赵抃。
    赵抃:“快起!快起!”
    (旁白):“赵抃一见兄弟俩儒雅,秀气的模样十分欢喜,随口考了几个问题,两兄弟皆对答如流。”
    赵抃甚是欣慰:“孩子们学识不错呀!这样吧,让他俩跟我回成都,在府学研读,准备明年的殿试,你说可好?”
    “那真是太好了!承蒙赵大人垂爱,小弟真是感激不尽呀!”苏洵说着忙喊道:“快给赵大人磕头谢恩。”
    两兄弟忙跪下,向赵抃连磕三个响头。
    赵抃忙扶起两兄弟……
    苏洵十分高兴,客气地说:“赵大人,你我一见如故,今日天色已晚就留在府上,我俩一醉方休,如何?”
    “恭敬不如从命。”赵抃点头道。
    随即,赵抃坐正中,苏洵及苏轼、苏辙两兄弟分左右坐了。席间,两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苏洵会喝,赵抃也善饮。赵抃边敬酒边说道:“今儿真叫个酒逢知己了!”
    苏洵笑答道:“话不投机半句多!”
    此间,赵抃即兴吟了一首前几日刚写的诗《向晚》:“向晚到沙汀,人闲目更赊。林疏僧屋露,风转客帆斜。幽白孤飞鸟,横红数抹霞。渔翁偶相间,怜我宦天涯。”
    赵抃声落,众人叫好。
    此时,脾性豪爽的苏洵对着尊敬的长辈道:“赵大人,那句‘向晚到沙汀,人闲目更赊’中的‘到’改为‘立’更为妥帖?苏某没大没小,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了!”
    赵抃却哈哈大笑,赞赏之余,欣然接受道:“来,拿纸笔来!”
    赵抃挥笔写下(特写):
    向晚立沙汀,人闲目更赊。林疏僧屋露,风转客帆斜。
    幽白孤飞鸟,横红数抹霞。渔翁偶相间,怜我宦天涯。
    (第十六集 剧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