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青青麦穗 > 穿越之青青麦穗_242

底色 字色 字号

穿越之青青麦穗_242

    如今有了这么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将军当然不能错过,马上想起了卫成。于是竭尽全力推荐。
    要说,对卫长山这个人,天佑帝可能没啥印象,但是,当年永宁关外,神箭手一箭射死敌酋,他却是记忆犹新。
    那件事在天佑帝的帝王生涯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刘将军稍稍一提,天佑帝就将当年的事和现今的人对上了号。
    有了天佑帝的首肯和刘将军的力保,卫成这个卫所指挥跑不掉了。
    不过,收到命令的卫成却有些犹豫,所谓的军令如山,他怕一旦入了军门,再像当年入虎豹骑似的,身不由己。
    “去吧,现在跟那时候的情况不一样,再说了,一个卫所,明晃晃在那摆着呢,上边也不会今儿往东明儿往西不是?实在不行,挂印封金呗。”西远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卫成既能够以偿夙愿,又不用离家太远,说白了,西远心疼弟弟,还是不舍得卫成一身本领白白浪费掉,以前没有机会就罢了,有了机会还不要,他都替卫成可惜了的。
    卫成考虑了两天,通过刘将军递了一封奏折给天佑帝。
    奏折中,卫成对皇恩浩荡表示了感激涕泣之情,同时也提出了一点要求,那就是让他任职彦绥卫可以,但是,他这一生,只任此一个职位,不升迁,不变动,永镇彦绥。
    “真是不识好歹,竟然跟朕提要求!”天佑帝气得脸都白了,哪有这样的人,让他当官,他还提要求。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刘将军也没法儿啊,卫成的奏折是通过他递上来的,所以,对里边的内容,刘将军一清二楚。如今看皇帝发火,连忙给降温。
    “卫长山小时候失孤,由义父家长兄抚养长大,据说义父一家对他如亲生一般,当年卫长山解甲回乡,曾发下誓言,余生都要孝悌义父与兄长,以报当年养育之恩。如今提出不肯离开彦绥,想来是不肯违背当初誓言之意。”刘将军这一通给解释啊,有的没的,说了一大堆,终于把天佑帝给感动了,在卫成的奏折上写了大大的一个准字。
    卫成要到了天佑帝的这个准字,高高兴兴的前去赴任了。
    彦绥卫说是一个卫所,实际上跟大燕国别的卫所比起来却不一样,正规的卫所是由五个千户所组成,共五千六百多人,而彦绥卫却只有两千多人,下设两个千户所。
    接受任命以后,卫成开始着手卫所的建设,及兵员的招征事宜。卫所总所的位置,在卫成坚持之下,设在了距莲花村十五里处的黑瞎沟,说是黑瞎沟,这里却没有什么熊瞎子,至于名字来源已经不可考。
    之所以把卫所设置在这里,卫成对外的说法是此地位置特殊,处于卫所负责保护范围的中心地带,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实际上呢?
    实际上除以上两个原因外,最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这里离莲花村才十几里地,他只要骑马一撒欢,就能够回去,所以,不用好几天看不到西远。对于卫成来讲,什么事情都没有跟哥哥相守更重要。
    卫所的建设,西远根据前世的所见所闻,给卫成提了一下建议,卫成综合兵家知识,适当的予以采纳。
    同时,卫所的士兵,一部分由朝廷兵部统一拨兵员过来,一部分由卫成这个指挥在本地招募。
    那些被拨调过来的兵员,卫成没有办法左右,而自己招募的士兵,则要卫成相中了才好。所招的兵士,基本上都是北地,主要是彦绥及附近几县的小伙子,个顶个的身板笔直,精神头十足,打起架来虎虎生风,拼起命来舍生忘死。
    用卫长山训诫新士兵的话来说,贪生怕死,莫来投军,升官发财,另谋别路,入我彦绥卫者,需是堂堂七尺男儿,顶天立地,誓死保家卫国!
    你别说,就卫成那一番慷慨陈词,还真挺蛊惑人心,鼓舞士气,把大小伙子们的满怀激情都给调动了起来。
    接着,卫成又把满身的本领显摆了一下,男人嘛,嘴上的功夫不算,实力才是硬道理,用一身真本事,卫长山足足叫手底下的士兵惊叹了一把,然后就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干了。
    卫成训练手底下招募来的新兵,而那一部分朝廷调拨过来的老兵却迟迟不来。不过,卫成不急,不来才好呢,都由他来招募才好呢,这样手底下的人用着才可心。
    天佑帝本来是心血来潮,听从了底下大臣的建议,准了在彦绥建这个小小的卫所,当时及以后的很长时间,都没咋当回事,说白了,在天佑帝的心中,这跟老百姓在自家院落里养个看家犬差不多,当然了,把人比做狗有些不地道,不过性质差不多罢了。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卫所,在二十几年后,却为大燕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说,北边的胡人,当年永宁关一役,已经被打老实了。但是,塞外苦寒,尤其赶上荒年,胡人连吃的都没有,而且,好了伤疤忘了疼,所以,天佑三十五年的那年冬天,又一次大举南下,妄想掠夺中原。
    不过,他们这次吸取三十几年前的教训,没有从西北永宁关方向入侵,而是从中部,经黑虎关,黑水关,直逼彦绥方向。
    胡人也不傻,早都哨探到了,知道北地彦绥附近富庶非常,所以做好了即使不能南下入关,也能在彦绥劫掠个够本的打算。
    胡人南下,一开始势如破竹,朝廷接到八百里加急奏报,一时间又是人心惶惶,而此时,已经老迈的天佑帝,再没有了当初刚为帝王时的镇定与勇气,坐在龙椅上,半天没有动弹,不知道何去何从。
    而让天佑帝,以及成竹在胸的胡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那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彦绥卫,以卫所五千多人的兵力,嗯,经过这么多年,彦绥卫终于也有了发展,由一开始的两千多人,增加到五个千户所,五千六百多人,终于像一个正规卫所了。
    卫所五千多人,加上以往曾在卫所从过军的已经解甲回乡耕田的兵士,共两万多人,拒敌于绥河县老黑山,那里早早有彦绥卫所修建的防御工事,是卫长山任职之后,一直领人修建的,离莲花村一百许里。
    北地百姓,在西家长兄西长关的带领下,于风雪严寒中,给抵御胡人的兵士,送棉衣送粮食送草料送木炭,军民一心,誓死捍卫家园。
    这两万人,守着老黑山,抵御胡人十万铁骑一月有余,一直到朝廷反应过来,喘息过来,派来了援军。
    援军到来后,与彦绥卫所士兵汇合,开始了绝地反击,当时年近六旬的卫老将军,持手中长枪,立马敌前,言只要有卫长山一口气在,不叫胡马踏入彦绥一步。
    至于为啥是不踏入彦绥一步,那么别的地方是不是就可以随便踏入呢?世人及后人,自动将其解释为:以当时情况看,彦绥即为大燕国的代名词,卫长山口中的彦绥,就是指大燕。至于内里呢,嗯,当事人不说,别人也无从考证。
    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似乎又重合了,双方对阵厮杀难舍难分之时,卫氏小将卫黎,小名黄瞳儿的,持乃父那里继承而来的铁臂弯弓,一箭射杀了敌酋。
    此敌酋,正好是当年卫长山射杀的那个敌酋的儿子,所以,父子二人,两次发动了战争,两次都命丧卫氏父子之手。
    首领一死,胡人乱了阵脚,节节败退,退出了大燕国的地界。
    据说,从此,胡人中无论男儿妇孺,闻卫氏父子均色变,听说有卫氏子弟在军中效力,便不敢南下。当然了,这只是传说罢了。
    战役之后,朝廷嘉奖,而在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卫长山老将,却递上了辞呈,言年事已高,不能再为朝廷效力,并自幼得长兄教养,愿乞老还乡,相伴长兄以过余年。
    ☆、第189章 终章
    一个两个的,都因为当年的养育之恩要告老还乡,须发皆白的天佑帝,于皇宫之中,差点气个倒仰,要不是西氏长兄已经六十多岁,怕得个虐待老人的名声,天佑帝真相将西长关叫至京城来,瞧瞧到底是怎样个人物,令得他手下文的武的,各个得力之才,都舍弃富贵荣华,奔他而去。
    当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都是后话了。
    如今的西远,很高兴卫成既能每日得见,又能有他自己的事业。
    心中的遗憾没有了,西远每天都笑逐颜开,也不偷懒了,主动将家里杂七杂八的事情接手,叫卫成安心管理手下那两个千户所。
    说是两个千户所,可是朝廷调派的兵士却迟迟未至。卫成不急不燥,把手底下这一千多人训练得如狼似虎。不仅教他们单兵作战的本领,还教他们战法战术。
    时间一晃而过,足足一个月后,另外那一千多人方珊珊而来。来的这些人,当然赶不上卫成亲自挑选的那些北地健儿,不过,令卫成吃惊的是,这两千个人里,竟然有两条大鱼,并且,是他非常熟识的——李二和宋三。
    “你们两个怎么来了?”饶是卫成见多识广,为人沉稳,惊讶之情也溢于言表。要知道,这俩人,如今的职位,都不低于卫所的指挥。
    “大哥,我们投奔你来了!”李二大嗓门,看见卫成,老远跑过去,抱着转了好几圈,眼眶子都湿润了,兄弟几个整整六七年未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