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工业教父 > 第461章 大国重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61章 大国重器

    如果官方连日元都不下手了,那半导体的方面恐怕也会有多方面的考虑。大概率上也的确会如罗鹏程所说的那样,什么都不会做。
    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官方不出手的话,光凭胡杨自己能挖到的技术会很有限。这就真的是太可惜了。
    要知道,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日本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可以说是碾压美国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
    日本几大半导体公司甚至已经有打算收购美国的同类型公司。如果不是做到了这种程度,美国也不至于完全不顾过去盟友的情谊,动用政府的力量打压日本的整个半导体产业。
    这种绝好的机会,真的不会有第二次了。
    想到这里胡杨说道:“还真是有些可惜。这样的机会短期内可没有第二次了。”
    罗鹏程说道:“你之前说的那些,我会找机会跟领导反应。你这边就全力以赴吧。”
    胡杨跟罗鹏程当然不会隐瞒,直接说道:“当然要全力以赴。除了维持公司正常运行必必须的资金之外,全都要拿出来投入外汇市场。”
    罗鹏程说道:“我就知道你肯定会这么做。如果有需要的话,贷款方面我能帮上点忙。”
    胡杨说道:“这个时候手里的资金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您不也说应该用政治逻辑看问题吗。我在这件事上也应该再谨慎点儿。
    贷款这种来源明确的资金恐怕就不太合适了。而且我也担心,这件事之后会不会有人跳出来说点什么。”
    罗鹏程沉吟片刻说道:“的确也有这个可能。外汇毕竟带个外字。那我这儿可就帮不上你什么了。这次就全看你自己了。”
    胡杨赶紧说道:“这个事儿帮不上,总还是有帮得上的地方。我们那边大乙烯项目的研究,还有半导体研究都需要经费。
    另外我还准备搞一个碳纤维相关的实验室。您说的贷款啥的,用在这就挺合适。”
    罗鹏程笑着说道:“行,国内这边我会帮你把各方面的关系捋顺。不过你的华夏科技是不是在研究方面铺得太大了。大的方向上就有了金属、陶瓷、化工、电子。当心贪多嚼不烂。”
    胡杨不由感叹,还是亲领导知道心疼自己啊:“您放心,现有的这些我自己还能应付得来。
    我那么费劲的把李亿峰这尊大神请进华夏科技就是为了给我把关的。他说能行的,那我就可以放心的搞。他说不行的,那我就来找您帮忙。”
    罗鹏程太了解胡杨的心思:“那什么项目是他说不行的?”
    胡杨脱口而出:“ys-10。”
    罗鹏程这边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这件事胡杨跟他提过,对于ys-10的结局他也感到非常痛心和遗憾。但这件事上他和李亿峰的看法相同。
    ys-10的研究团队可以重新聚拢起来,但这个项目的研究不能重启。
    罗鹏程叹完那口气后又问:“还有其他的吗?”
    胡杨故作神秘的说道:“原来是没有的,但这次出去还真又让我发现了个很超前的技术。”
    罗鹏程也有点好奇:“是什么?”
    胡杨突然改变话题问罗鹏程:“您认为咱国家的海军现在实力如何。”
    罗鹏程想了下措辞说道:“好像并不算强。”
    胡杨说道:“您说的还真是挺委婉。咱国家的海军现在只能完成近海防御的战略任务。水面舰队没有能力完成远洋作战。
    所以据我所知,海军在潜艇技术上投入比较大。暂时来看只有潜艇部队才有机会冲出第一岛链。”
    罗鹏程问胡杨:“你搞到的技术能用在潜艇上?”
    胡杨想了想说道:“也可以用在潜艇上,但主要还是应用在大型水面舰艇上。我的意思是很大很大的那种。”
    以两人的默契程度,话说到这份上罗鹏程当然能想到那个“很大的水面舰艇”到底是什么了。
    罗鹏程有些惊讶的同时还是很理智的说道:“那种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费用可是天文数字。恐怕十年之内都不会有任何动静。”
    胡杨接口道:“十年太乐观了,二十年内能开始立项,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说的这项技术也是要先用在潜艇上。
    这个领域咱们国家技术算是比较成熟。这类技术的研究周期都是非常长的。
    即便我手里已经有了技术的雏形,但咱们的基础还是差点,恐怕光是人才培养和研究资源的筹备也要三五年时间。
    从模型到原型再到成品,最后定型装配再有个五到十年也很正常。等咱们在潜艇上把这项技术完善吃透,差不多也就到了正主立项的时候了。”
    罗鹏程严肃的说道:“这是国之重器,我必须要向大领导汇报。”
    胡杨表示赞同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这个项目的研究我们华夏科技自己做不了。资金和资源都是问题。必须有相关部门的配合。”
    罗鹏程问胡杨:“有什么条件需要我在大领导那里帮你争取吗?”
    胡杨干脆的说道:“没有任何条件。就像您说的,这是国之重器,我个人和华夏科技会无条件全力配合。”
    大义凛然的表完了决心之后,胡杨就结束了这段通话。从罗鹏程那边弄到了一笔资金也算是意外惊喜。而关于罗鹏程口中“大国重器”的部分,却是胡杨原本就准备透露给罗鹏程的。
    其实胡杨还没有跟李亿峰提过氦气轮机的相关信息。因为这并不需要他来帮助胡杨做出判断。胡杨很清楚,华夏科技是绝没有可能独立进行研究的。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氦气轮机是给反应堆做配套的。国家再怎么样也绝对不可能让民间独立开展核相关研究的。所以唯一的可能性,这是要跟国家直属的相关进行合作研究。
    面对没有选择的选择,毫无保留的全盘托出才有那么点机会,为自己争取到一点点好处。而且主动权在自己这边,就可以选择性的保留一部分。
    比如飞行甲板的金属配方,还比如超级电容的相关内容。
    虽然现在这些技术都还没有成型,或者仅仅只有雏形。在这个阶段的技术信息并不适宜公布出来。
    所以严格说来胡杨不提这些技术的信息,也不算是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最多就也只是“小聪明”和“小算盘”的程度。
    但胡杨自己很清楚,在未来这些都将会是给那种超大型水面舰艇配套使用的技术。
    到那个时候,这些技术的价值才会真正的体现出来。
    作为国内唯一掌握此类技术的公司,华夏科技自然会成为唯一的供应商。而对外而言,华夏科技拥有了这类技术就不会被别人卡脖子。
    远景是美好的,但那是远处的山巅。你好像能看到它就在那里,但真的想要触碰到它,还需要走上很长很久。这才是对胡杨和华夏科技最大的考验。
    结束了通话之后,胡杨看了眼时间,已经是上午的十点半了。马莉和项凌江前后脚的走进来。
    马莉带来的消息是,调研团那边今天不会有任何活动,全都在酒店休息。毕竟都是算是刚刚步入老年这个阶段,通宵对他们的身体的确是有点负担的。
    不出意外的话,就连明天也不会安排什么重要的日程。
    项凌江那边带回来的就是通过赵小白打听来的消息。调研团的人员构成很符合惯例。比如资历和经验,比如退二线。但其中黎玉玺稍微有点不同。他的风评要比其他人稍微的“差”一点点。
    这个“差”的衡量标准,就那些类似“稳重”、“成熟”、“中庸”、“明哲保身”、“谨言慎行”之类的关键词。
    黎玉玺是正儿八经的北京人,身上有那么股顽主的劲儿。年轻时立了不少功,但祸也没少闯。功过相抵最后到五十了还没有机会扶正,只能退到二线。
    而从饭局上的表现来看,这些信息都对得上。这位黎玉玺总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因为只是打听而不是调查,所以听到的大多都是些传闻。但这些就差不多够了。
    胡杨对于黎玉玺的关注,是因为他在调研团里格格不入。也可以说他是调研团的不确定因素。亲领导罗鹏程已经利用政治逻辑分析了官方参与抄底的概率很低。
    很低但并不是“0”。原因就是有黎玉玺这样的人存在。
    这时马莉对胡杨说道:“离午饭还有些时间,要不要去维多利亚港看看。那是香港最著名游览区。”
    听这话胡杨乐了:“你还真把我们当是来香港旅游的了。世界各地像维多利亚港一样漂亮的地方有很多。
    但九龙城寨可就是香港独一份的了。看看。据我所知,政府间已经达成了协议,明年就要开始拆除九龙城寨了。再不去看看,可就真的没有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