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大唐的使者
孙晟领会了杨琏的深意,隔了几日,准备好了一切,带着十几人出发,直奔金陵。杨琏则继续留在金陵主持大局,这时候,大唐的异变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其他各国,蜀国、汉国、楚地,甚至是南平国也派人来金陵查看情况,有的是关心大唐的异变会不会削弱了自身的实力,如果是那样,周国的综合实力恐怕就要一跃而成为天下翘楚,何人敢与周国争锋?带着这种担心的是蜀国。有的国家则是希望能够探轻大唐的情况,一旦唐人稳不住江山,他们就会挥师攻打大唐,比如说汉国就是这样的心思。南平国、楚地则是介于两者之间,这两个地方势力不强,就像墙头草一样风吹两边倒,大唐强则投靠大唐,周国强则投靠周国,对于他们而言,保住国家是最重要的。
鸿胪寺最近这几日挤满了各国的使者,鸿胪寺卿潘承佑把他们一一安置,不过这些家伙并不安分,各自互相打探着消息,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情况,如果大唐陷入混乱,他们不介意共同分一杯羹。
杨琏十分了解这些人来的目的,所以他十分冷静地吩咐潘承佑不要去管他们,只是暗中监视即可。他需要把精力放在稳定局势上,这时候,虽然各方面没有异动,但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这一日的响午,杨琏走出了皇城,沿着秦淮河前行的时候,半路上遇见了一个熟人。来人正是费云山,他得到金陵发生异变的消息,匆匆赶了过来,想要了解事情的经过。如果大唐异变,周人指不定会南下,那时候蜀国将要如何自处?
费云山到了金陵已经好几日了,他从侧面了解了一些情况,可是从他了解的情况还不足以看出更多的东西,所以他需要找到杨琏,了解更多的内幕。
杨琏也看见了他,放缓了脚步,令人把费云山带了过来。
“吴王,别来无恙。”费云山笑着拱拱手。在听见杨琏被封为吴王的时候,他的心中无比震惊,因为杨琏的升官速度未免太快了一些。
杨琏哈哈一笑,他自然知道费云山的来意,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便继续前行,到了吴王府邸上。这时候的吴王府已经修装完毕,门口上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吴王府”三个大字,正是李景遂的手笔。
费云山看了一眼,极为敏锐地看见了牌匾上还印有天子的玉玺大印,心中不由吃了一惊,这时天子所赐,杨琏的地位看来十分牢固,简在帝心,天子必然极度信任他。
两人走进了府邸,杨琏令人备了茶水点心,便与费云山就在院子里坐下来。
“吴王,金陵异变,我虽然有所耳闻,但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费云山说道,他想要知道个多的内幕,因此故作不知的模样。
杨琏哪能不知道费云山的意思,他笑了起来,道:“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恐怕费兄听见的版本不止一个吧。本王也就不多说了,但会告诉你一件事情,大唐虽然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但未必不是好事。当今天子继位之后,广纳人言,招揽人才,费兄将会看见一个崭新的大唐,而不是往昔那个垂垂老矣的大唐。”
“本王知道你担心什么,在这里本王可以告诉你,大唐只会越来越好,费兄尽可放心。”杨琏说道,端起茶水抿了一口。
费云山注视着杨琏,他相信杨琏的话,因为在金陵的这段时日,他看见了金陵的朝气,这不是往昔能比的,而且从巴蜀东下,一路上费云山也见到了不少,他明白杨琏说这话有底气是有十足的理由的。
可是,大唐的强势让他高兴之余又十分担心,大唐越强意味着蜀国有保障,但同样的,大唐太强了,一旦周国抵挡不住,蜀国还能抵挡得住吗?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费云山沉吟了片刻,道:“吴王,那郭荣逃走,不知道吴王将会如何办?”
杨琏叹息了一声,道:“如今情况十分复杂,大唐锐意改革,暂时没有向外扩张的想法,本王虽然派人去了开封,但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讨回一些颜面。实际上郭荣去了开封,根本不可能再回到金陵来。”
这个答案非常诚实,费云山心中也清楚,有的话之所以要问,实际上是一种试探。杨琏也知道瞒不过人,所以这部分他会说实话,而有的东西他则会隐瞒。
“不过,本王同样得到消息,周国即将面临契丹人的入侵,如果周国没有给大唐一个满意的答复,从山东、两淮出兵,占些便宜也不是不可能的。”杨琏反过来试探。
“这……”费云山一愣,这么说来,契丹人又要入侵周国了?这几年,自从周国取代了汉国之后,契丹人几乎年年都会南下,占据河东的刘崇也会如此,只不过这几年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
如果说大唐趁着这个机会出兵,相信即使兵力不多,也会令周国十分头疼。如果是这样,蜀国出兵攻占关中,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才是蜀国最为理想的状态。这种状态类似秦灭六国,就蜀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能创造出这样的局势来了。
杨琏见他迟疑,笑了笑,道:“费兄,当然这只是理论,关键在于开封的哪位如何解决此事。”
费云山点点头,这事情的确不在于大唐,而在于周国怎么处置。
开封。
郭威正在屋子里踱步,这个时候,开封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了,郭威虽然是武将,但这么多年来,长期的征战使得身体遭受了很严重的伤病,又因为丧子之痛,使得他的身体越来越糟糕起来。
屋子里,摆放着火盆,这让郭威感到了一丝温暖,他踱步走着,一边听着郭荣述说着金陵的情况,郭荣的表现让他还算满意,金陵异变使得大唐内部必然不稳,这就给了大周足够的时间来休养生息。郭威觉得,再有两年的时间,他就能囤积一定数量的粮草,供他南下。
虽然有契丹在后,但郭威认为,先统一南方,再集中兵力对付契丹是最好的办法。尤其是大唐治下的两淮,十分富庶,若是攻下了,大周就能得到足够的粮食、钱帛供给军队,增强国力。
可是,郭荣在大唐搞出这样的事情,显然会激怒大唐群君臣,要如何应付大唐的责问,这是一个大问题,郭威踱步,要如何才能解决此事?
郭荣在一旁,低声说了起来,在做这件事情之前,他周全的考虑过了,可是有一点他没有料到,那就是杨琏居然没有死,可是他亲眼看见杨琏的头颅被割下来的!
杨琏没有死令他的计划完全落空,整个计划出现了大的纰漏,本来大周可以趁着大唐内乱的时候南下,但现在不可以了。大周反而要面临着大唐的责难,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屋子里,两人陷入了沉默,谁也没有更好的主意。
郭荣叹息了一声,站起身来,又跪下,道:“父皇,儿臣在金陵犯错,还望父皇责罚。”
郭威摆摆手,道:“这件事情你也是好意,你放心,就算大唐派人来,朕也不会把你交给他们。”
“父皇,一旦与大唐开战,必然民不聊生,恐怕契丹、河东刘崇也会乘机南下,如此一来,大周的局势恐怕就危险了。还是把儿臣交出去吧。”郭荣说道。
郭威走上前去,用力扶起了郭荣,拍了拍他的肩头,道:“你忠心为国,朕都记在心中,你不用如此担心,这件事朕自有处置。”
郭荣沉默了好一会,点点头,他握紧了拳头,再度跪下,道:“父皇,儿臣自当为大周竭尽全力,纵然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郭威笑了笑,只不过笑容里有几分苦涩,毕竟这样的危局前所未有,以前大唐虽然出兵,但多半是出工不出力,而今情况不一样了,郭荣在金陵搞出这么多事情,而且还杀死了关押在永宁宫的杨氏子孙,这笔账就难以算清。
被杀死的杨氏是李唐的犯人,但这个时候,不管李氏如何看待他们,这只是一个借口,一个进兵的借口!哪怕杀死的是李氏一心想要杀死的人。
如何解决这件事情?郭威陷入了沉思。
与此同时,沿着运河,孙晟带着士兵北上,身为大唐的使者,进入了周国境内之后,孙晟得到了严密的保护,郭威甚至派了心腹将领高怀德一路护送。
借着水势,七日后抵达了开封,孙晟被安置在了鸿胪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郭威派出了冯道接待孙晟,冯道很是机灵,面对孙晟的询问,时常左顾而言他,并不直接回答。不知不觉,孙晟在开封呆了四五日,却始终没有得到冯道的答复,更不用说见到大周的天子了。
冯道是个两面玲珑的人,他得到了天子郭威的旨意,自然是拖得一日算一日,不知不觉,又是七八日过去,北方寒意越来越浓,就在冯道极力拖延的时候,唐军屯兵边境的消息传来,令郭威有些坐不住了,虽说这时候不是动兵的时候,却正是冬小麦种植的良机,如果唐军以铁骑烧毁麦秧,那么来年周国的粮食收成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ps:最近回家相亲了,比较忙,而且我也在考虑这本书写到哪里结尾,所以更新会很慢。诚如前几章所言,猪脚复仇成功,大权在握,故事的第一阶段也就结束了。在这本书均订只有50的情况下,我坚持从50万字写到了160多万,想想是该结束的时候了。不然编辑那边,我拖了大半年了,说不过去了。这一点请追书的朋友们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