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全球轮回我能回放剧情 > 第723章 传奇之资,顿悟!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23章 传奇之资,顿悟!

    “双重丹纹?”
    “这不可能!”
    “怎么可能是双重丹纹!”
    ……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没错,关于双重丹纹,还有一个说法……双重丹纹,传奇之资!
    尽管这是一种说法而已,真真假假,是与不是,都不能一概而论。
    但是,传奇之姿这种说法,就让人非常的心驰神往!
    传奇炼药师,可谓是炼药师的最高荣耀。
    传言,一位武帝都不愿意得罪一位传奇炼药师。
    因为你不知道这一位传奇炼药师有多少位武帝朋友!
    当然,资质归资质,现实归现实!
    何其巧合的是,在小造化天这里,同样有着近乎于伤仲永的故事。
    东荒某地,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偶尔出一位武者。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修炼之事。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到一位武者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动手修炼,而且有着肉眼可见的长进。
    修炼完毕,仲永还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心得写下来,虽然稚嫩,可是非常的新奇,十里八乡的武者都啧啧称奇,觉得这个孩子大有可为。
    从此,主动指点他的人变得多了。
    每一次有人亲自指点,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举一反三,非常的聪明和好学,天赋不是一般的高。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投资仲永,供他修炼,同时缔结一些关系,姑且是长远投资了。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一位方家的亲戚听到这件事很久了,在跟随父亲回到家乡的时候,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但是让方仲永演练一遍,他的灵气已经不足以前了,只因他终日将时间花在了修炼之外的事情上面。
    尽管没有娶妻生子,却早早破了元阳,修炼速度变慢。
    又过了七年,这位亲戚归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于是,这位亲戚感叹: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伤仲永的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还是因为这位亲戚其实是一位隐藏身份的半圣!
    他当时想要看一看方仲永的天赋,若是尚可,就收到座下,结果方仲永太过不知进取了,越来越差,让人失望。
    这说明了,空有天赋,还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
    现在张浩显露出来的,可不仅仅是药道天赋那么简单了。
    张浩,他的武道天赋同样极端恐怖。
    药,武,不分家!
    张浩在拥有犀利的药道天赋的情况下,还有骇人听闻的武道天赋,这种人物,说他将来的成就会小,谁信?
    只怕傻子才会相信吧!
    “不,这不可能!”
    戚鸿泉面露惊容。
    区区张浩,怎么可能炼成双重丹纹的丹药!
    古往今来,但凡能够炼成双重丹纹的,哪一个不是天之骄子?
    张浩他算得上是什么?
    他有什么资格炼成双重丹纹的丹药!
    这一定是哪里出错了!
    张浩神色不改,觉得戚鸿泉是个傻子。
    坦白来说,丹纹这种东西,是看几率的。
    但是,张浩凭着强大的神念,炼药如炒菜,其实就是赌一把,看看能不能出一枚丹纹品质的丹药。
    如果侥幸出了一枚,怎么的也能和戚鸿泉平分秋色了。
    虽说这么一来,首席的位置,或许会有悬念!
    不过,张浩在炼药的时候,觉得不死轮回经在体内自行运转。
    他进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感觉。
    这一种感觉,药魔子说过,这严格来说,不属于药道的范畴,而是属于武道的顿悟!
    顿悟,是指谓顿然领悟。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黄山谷﹞绍圣中,谪居涪陵,始见《怀素自叙》于石扬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古代该词比较少见,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
    若说佛教术语,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
    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
    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
    与密宗的理念是同一意趣。
    例如:著名的王阳明的龙场顿悟。
    关于顿悟概念,在佛学里似乎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
    渐悟,指修行过程中必须分为许多阶次,只有长期的甚而累世的努力才能达到证悟成佛。
    六祖在坛经里提出“顿悟”概念的内涵大致有几方面。
    第一,“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可见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
    第二,“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
    第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于忍和尚处(指在五祖那里),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
    可见六祖认为自己和其师五祖均为已经顿悟之“佛”。
    实际上人类所有的创造性思维都带有突发性,因此凡创造性思维都可以称之为顿悟,比如灵感、直觉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