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金算盘 > 第2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节

    “他为了救你,答应了王爷一些事情,现人在西北,”五娘觉得钱华贞是个懂得权衡的女子,从刚那事上就可以看出她也很果断,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有些人选择将错就错,而有些人则是有错就改,及时止损:“本妃是这样想的,你要是同意就先跟着咱们去西北看看,要是不同意你也可以回……”
    五娘话还没说完,钱华贞就出声了:“华贞同意,既然是王爷看重的人,想必也定是位出色俊才,多谢王爷跟王妃娘娘替华贞费心了,只是太后娘娘那里?”
    “你放心,母后那里,王爷会去说,”五娘就喜欢拎得清的人,这样的人不费事儿。
    “那华贞就先告退了,”钱华贞朝五娘福了一礼,在五娘点头同意后就离开了清晖园。走在回去冷月轩的路上,钱华贞看着西北的方向,嘴角弯起,她想也许她还有可以努力的余地。她虽不知道那人是谁,但她想要赌一次,赌输了大不了一死,但要是赢了,她也会好好珍惜的。
    五娘也是个说到做到,让迎香准备了几张拟好的卖身契送去堂屋。只是等迎香回来的时候,却并没有带回签好的卖身契:“娘娘,那两位跑了。”
    “跑了?”五娘嗤笑了一声:“我还以为她们有多大胆子呢,这就跑了?”
    “是的,肯定跑了,”迎香撇了撇嘴:“奴婢都去她们的住处看过了,跑了好几位,值钱的东西都带走了。”
    “跑了也好,给我省了不少事,”五娘拿了本账簿翻了起来:“还有几个留下了?”
    “两个,”迎香看着手中几张没有签字的卖身契,抬了抬眉说:“看来这些是用不着了。”
    下午昭亲王一回到清晖园就告诉五娘:“六月二十,咱们就准备启程,你最近带着人收拾收拾,该带的东西都带上,这次去西北,可能要待很长一段时日。”
    五娘拧了一条温巾子,给他擦拭手脸:“好,明天我就开始让人整理。大件都不用带,西北王府那边应该都有……”
    “咳……呵……,”昭亲王听五娘提到西北那边的王府,就有些不自然了:“那个……那个啥……”
    五娘盯着他的脸,微微眯起眼睛:“您不要告诉我说你在西北那边没有府邸噢?”
    “府邸肯定有,”昭亲王笑得有些心虚:“就是西北那边的王府自建成后,我还没住过,所以里面什么都没有。”说完他就不敢看五娘了,自顾自的低头擦拭双手。
    “我要是记得不错,您好像是十五岁就去了西北,到现在都足足有十年了,”五娘有些不敢想象:“要是下雨,王府不会漏雨吧?”
    “不会,”对于这一点昭亲王倒是很肯定:“我虽然不住在王府,但王府里还是有人打理的,就是空荡荡的,很简陋。”
    “那就好,”五娘舒了口气:“那这样,咱们就要把大件也挑些带上,反正要住很久,带过去就带过去吧。”
    “就是辛苦你跟我受罪了,”昭亲王抚了抚五娘的脸,现在他倒是有些后悔上次彦先生离开的时候,他没想起让彦先生回去西北的时候帮忙拾掇下王府。
    五娘搂着他的腰,仰着头说:“虽然我从小到大没吃过什么苦头,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吃苦。”不过她倒是有些心疼他,去西北十年竟就在军营待了十年。
    昭亲王在五娘的额头吻了下:“后日我们进宫跟母后说一声,再陪她老人家用顿膳。”
    “好,”五娘点了点头:“我这两天把京城这里的账目理一理,再跟郝嬷嬷说说接下来的商铺安排,之后就全心全意地盯着咱们去西北要准备的东西。”
    说到账目,昭亲王就想起一事:“舅父已经把华纺阁跟第一楼的账本送过来了,你有空看看吧。”
    “华纺阁跟第一楼?”五娘有些不解:“那不是舅父府里的产业吗?”
    “明确来说,应该是母后的产业,”昭亲王拉着五娘坐到榻上:“先前一直归在镇国侯府里由舅父帮忙管着,现在我成亲了,舅父就找着借口把账本送回来了。”
    五娘心里的那个疑窦越来越大,怎么她总感觉她夫君很缺银子呢?可他明明就是在军营待了十年,也没用银子的地方:“好,我晚上看看。”
    晚上,五娘算是让她家夫君也开了一次眼界。用完晚膳之后,五娘洗漱好就爬上了榻,让迎香把她的算盘取来,她把炕几上的那一摞华纺阁跟第一楼的账本,搬到左手边。
    迎香取来了算盘就将其摆放在她家姑娘面前,双眼发亮,想要看她家姑娘打算盘。五娘搓了搓手,就开始左手翻着账本,右手打起算盘来了。
    等昭亲王洗好澡出来耳边尽是劈里啪啦的珠子撞击声,他走出内室,只见他小媳妇盘腿坐在榻上,左手翻着账本,右手打着算盘,眼睛则一直盯在账本上,瞧都不瞧一眼算盘。右手五根细白的指头在她那把金算盘上跟跳舞似的,飞来飞去的。
    昭亲王看了好一会才回神,他觉得外面的传言也不都是假的,看她媳妇这样子简直就是算盘成了精投了胎。
    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五娘把算盘往外一挪,剩下的账本搬去右手边,接着就继续盘账。昭亲王一晚上是什么事也没做,跟五娘的两个丫鬟一样,光看她打算盘了。这会见她左手打算盘的速度一点都不比右手慢,更是惊奇不已,他媳妇不会真的是算盘精投胎的吧。
    不到亥时,华纺阁跟第一楼近十年的账本就都被五娘给核算过了。核算完,五娘板着张小脸说:“这十年真是辛苦舅父了。”
    “怎么了?”昭亲王知道华纺阁不赚钱,第一楼还能赚一点,也知道他舅父每年给他的银子是从哪来的?不过他还是想要听听他媳妇怎么说。
    五娘朝后一仰,便躺在了昭亲王的腿上了:“舅父跟京城的各个赌坊花楼好似很熟悉,每年年底各个赌坊跟花楼就要大批量的从华纺阁高价买布匹,要不是赌坊跟花楼捧场,华纺阁早就经营不下去亏本关门了。”
    昭亲王有些尴尬,毕竟镇国侯是他亲舅舅,而且他也知道他舅父每到过年就要去赌坊坑蒙拐骗,更是强行让京里的几家花楼买华纺阁的布匹。不过自去年开始,赌坊跟花楼也学聪明了,要到过年的时候是宁愿关门,也不敢开门营业,就怕开门等来的是镇国侯。
    “舅父不太会打理这些,”昭亲王只能这样说:“以后这些就都拜托王妃娘娘了,还有本王手里的状元楼也都给你管着。”
    五娘不知想到什么,又坐起身子,翻了翻华纺阁今年的账本,有些疑惑地说:“去年舅父替我去韩国公府要债,我记得我送了二十匹布料外加江南那边布料的货价单子给他老人家。怎么今年舅父还是从蜀州那边进货?”
    昭亲王想着去年年底他舅父一天一身新衣裳,就忍不住笑了:“估计他老人家忙着做新衣裳,压根没看见你给他的货价单子。”
    五娘闻言也跟着笑了:“我看咱们以后逢年过节的给侯府送礼就不用多费心思了,直接送金银就好。”
    “哈哈……,”昭亲王从身后抱着她:“我也是这么想的。”
    第31章
    这日太后正在礼佛,昭亲王夫妻就来了。太后听了回禀,笑着吩咐花嬷嬷:“想必中午两个孩子会在哀家这用膳,你多做些他们爱吃的。”
    “是,奴婢这就先下去准备,”花嬷嬷跟在太后身边大半辈子了,也就最近昭亲王成亲了,她才能见到太后这么高兴,太后活得开心,那她也就不负当年老侯爷的救命之恩了。
    昭亲王跟五娘进入大殿先是快步上前去给太后行礼:“儿臣给母后请安,母后吉祥。”
    太后眼瞧着这小两口子比前两天亲密了不少,心里很是欢喜:“快起来,”她朝五娘招招手:“你坐到哀家身边来。”
    五娘虽还有些羞涩,但还是朝太后福了一礼:“谢母后,”后便走到太后身边坐下,昭亲王则是坐到了右边的榻上。
    太后拉起五娘的手,轻声问她:“在王府过得还习惯吗,吃食合不合口,奴才们服侍得尽不尽心?”
    五娘在闺中时也想过日后成了亲怎么跟婆母相处,可现在成了亲,婆母还是这世上最尊贵的女人,竟能这般和蔼可亲的待她,她只觉得自己真的很有福气:“多谢母后记挂,儿媳一切都好,王府里也很好。”
    太后笑着点点头:“那就好,”后她扭头看向倚躺在右边榻上的儿子,看他那随意样,不禁瞪了他一眼:“瞧你这样子,还有没有规矩了?”
    昭亲王一点都不在意地把手垫在脑后:“没规矩也是您儿子。”
    太后又瞪了他一眼后就不再跟他计较了,笑说:“你们回封地的日子定下没有?”
    “定下了,”昭亲王看向他母后:“定在六月二十,我准备这两天就跟皇帝说。”
    “还是哀家来说吧,”太后脸上的笑没了:“你这事就不用管了,回去收拾东西就是了。这次你们去西北,哀家也准备了几个人,你们带着,日后会有用得着她们的地方。”
    “什么人?”昭亲王问到。
    太后看了一眼身边的五娘,后又转头看向儿子:“一个嬷嬷跟几个女医,你已经成了家,就不再是一个人了,哀家挑了几个女医随你们一起去西北,也好放心些。至于跟着去的嬷嬷,你也认识,就是哀家宫里的芍药。”
    “芍嬷嬷?”昭亲王有些惊讶,后他看了看五娘:“也好,到时芍嬷嬷就跟在满满身边。”
    太后就是这个意思,转头笑着拍了拍五娘的手,对她说:“芍药最擅长的就是膳食调理,她在哀家这伺候了大半辈子,现在年岁到了,哀家也想给她找个养老的地方,你性子太好,有她跟着你,哀家也放心些。”
    太后这样做,五娘并没觉得不妥,她夫君是太后亲生的,她相信太后是不会害他们的。更何况就算太后不给他们这几个人,她也是要让她娘帮忙找几个带着的:“还是母后想的周全,原本媳妇还想着今天进宫求您帮媳妇寻几个得用的人,没想到母后都给咱们准备好了。”
    “西北那边不比京城,这些都是有备无患,”太后也是担心他们小两口不懂事,要是万一有了孕,身边又没个经过事的,那一个不小心真的是能要命的。她这做娘的,又不能跟着过去,只能这样为他们多打算一点。
    “母后说的极是,”五娘攀上太后的胳膊:“那您什么时候去乐山?过段时日,媳妇母亲也准备去乐山那边住一段日子。”
    “是吗?”这倒是额外的惊喜,太后早就想见米氏了:“哀家等你们走了,拾掇拾掇就准备去了。你母亲什么时候过去?哀家也有好几年没见到她了。”
    “估计跟您是前后脚的时间,”五娘笑说:“媳妇母亲也一直想要来给您请安,只是因为有些忌讳她怕冲撞了您,所以就一直没能来,她心里很是愧疚呢。”
    “你母亲就是太多礼了,”太后倒是喜欢米氏的性情,单看安平伯府娶的几个媳妇,就知道她不是个眼皮子浅的;再者,她帮昭儿解决了西北军军饷的问题,她真的要当面谢谢她。
    昭亲王夫妻陪太后用了午膳之后,休息了一会,就离开皇宫回王府了。
    当天晚上,景盛帝过来给太后请安时,太后就直接开口了:“今天昭亲王夫妻过来给哀家请安,哀家跟他说了,让他尽快回封地。”
    对于昭亲王回不回封地这事儿,景盛帝其实很矛盾,他既希望昭亲王就这样待在京城,最好待到西北军兵权旁落,他好找机会除掉他;可每次见到昭亲王,他又希望昭亲王赶快回西北,但是又怕他回西北有一日会反了:“也好,西北那边再有几个月就要入冬了,九弟回去,朕也好放心。”
    “这次他回去封地,哀家也放心了,”太后难得对着景盛帝露了个笑脸:“成了亲,他身边有个知冷知热的人照顾着,哀家这心里就不用老是记挂着他了。”
    景盛帝听了太后这话,面色有些变了:“母后的意思是九弟妹也跟着回封地?”
    太后貌似不解地看着景盛帝:“怎么,你的意思是昭亲王回封地,昭亲王妃留在京城?”
    “不是,”景盛帝不敢回视太后,但他也不能就这样顺着太后:“母后,这不合祖制。”
    “哪里不合祖制?”太后冷声说到:“哀家还没听说过哪位亲王回封地,亲王妃必须要留在京城的。”
    “可是九弟不一样,”景盛帝反驳道:“九弟手中握着西北军的兵权,祖制是有规定的,武将手握兵权,其家眷是必须要留在京都的。”
    太后嗤笑了一声:“哀家知道这条祖制,但是皇帝,有哀家这个昭亲王的生母在你手里,你还觉不够吗?”
    “母后,”景盛帝被太后的话给噎住了,其实他也知道今天这事他站不住理,毕竟昭亲王不是普通人:“母后您能替儿子想一想吗?九弟手中握着二十万西北军……”
    “哀家还没死呢,”太后忽地站了起来,看向坐在右边榻上的景盛帝:“皇帝你在怕什么,你以为昭亲王真想要做什么,你留着昭亲王妃在京城就有用了?”
    景盛帝避过太后的眼睛:“母后,九弟手中的兵权。”
    “你想要收回来?”太后冷笑道:“你可以自己跟昭亲王说,哀家是不会去说的,至于他给不给你,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母后,九弟是您亲生的,难道朕就不是吗?”景盛帝终于鼓起勇气把这个问题问出了口,他的心噗通噗通的,他想要看看太后脸上的神情,但他又心虚不敢直视太后。
    太后看着景盛帝那飘忽的眼神,说到:“你说呢,你不是一直都在查你生母是谁吗?那你就好好查。”
    太后这话一出,景盛帝眼睛瞬间瞪大,状若惊恐的样子:“母……母后,我……朕有些累了,就先回去了,改日再来给母后请安。”说完他也不等太后点头,就快步跑离了慈宁宫。
    西嬷嬷看着景盛帝离开时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笑了一声,很是讽刺地说:“先帝花了二十多年教出来的竟是这么个东西。”
    “想要西北军的兵权,他可真敢说,”太后坐回到榻上,双目有些湿润:“当年先帝指使黄氏拿他跟韩氏的事去刺激哀家父亲,致使哀家父亲怒急攻心,泄了心头血,可就算那样他也硬撑了一个月,疏散了手中西北军的兵权,让先帝什么也得不到。西北军是周家几代人用尽心血才组建起来的,皇帝想要平白掌握它简直就是做梦。”
    “先帝以为没了老侯爷,镇国侯府又没有其他人能率领西北军,他就能收回西北军的兵权,所以才动了心思除掉老侯爷,可他似乎忘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军权胜于皇权,”花嬷嬷就是西北军的遗孤,对西北军也很是了解:“只可惜老侯爷一生光明磊落,到最后竟……”
    西嬷嬷跟花嬷嬷一样都是西北军的遗孤,她看着花嬷嬷面上悲痛的神情,心里也跟着发苦:“奴婢相信因果报应,那黄氏用老侯爷的命换来的富贵荣华,也不过是假象罢了。先帝死了,咱们娘娘只不过对黄氏露了一点不喜,她在辅国公府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现在她那女儿又开始作妖,迟早有一天他们欠下的债都是要还回来的。”
    “说到黄氏那女儿,”太后面上就有了一丝笑意:“她那肚子也快有六个月了,找个机会把这事透给老三吧,顺便把黄氏跟安王来往过密的事儿也透给他,想必老三知道该怎么做。”
    “是,奴婢会安排的,”花嬷嬷对打击报复黄氏的事,最是上心,这事她定会办的妥妥的。
    接下来的几天,景盛帝都躲在乾明殿,并没有召见昭亲王。昭亲王府这会正紧锣密鼓地收拾东西,五娘把自己嫁妆里值钱的贵重物品都给带着了,翻完了自己的库房,她接着又开始翻王府的库房。
    在她翻王府库房的时候,她发现王府的库房里除了一些大件之外,值钱的东西少得很,金银之类的更是连个影都没有。五娘看着库房里的东西,想着等她到了西北一定要查一查西北封地的账,彻底弄清楚他夫君的银子到底花去哪去了?
    在去西北之前,昭亲王又陪着五娘回了一次娘家。这次回娘家,五娘主要是跟她娘亲落实买粮的事儿。
    “你舅舅已经同意了,”米氏看着她闺女说:“他会帮你在江南先收购一百万石粮食,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再帮你收购一百万石。”
    五娘笑着点了点头:“好,娘您替我谢谢舅舅,银子我回府后让人给您送过来。”
    “银子就不必了,”米氏摆摆手:“这次我出,你们以后要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你粮食运去西北之后,准备放哪?”
    “分开放,”这个五娘都想过了:“西北十二个庄子都有地库跟粮仓,应该够放。”
    “也行,”米氏算过二百万石的粮食够三十万西北军吃用半年的,有半年的时日,就算是再困苦的景况也能支撑得下来:“到了西北那边,你让人接应就行。”她可是听她那弟弟说了昭亲王在西北就是土皇帝,关卡设的一层又一层的,没人接应很难把大批粮食运进去。
    “娘,我们离开了京城,您自己可要好好保重,”五娘不知道她这次去了西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在这京城,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娘,毕竟真要论起来她娘就她这一条血脉了。
    “你们顾好自己就行了,”米氏虽舍不得,但想想她那好女婿,她还是觉得他们赶快回西北的妥当,免得她日夜不得安宁。
    六月二十,宜出行。这一天天不亮,昭亲王府的府门就打开了,接着便是一辆又一辆高头马车从里面驶出来。等到这几十辆马车出了西边的城门时,天已经大亮了。
    到了西十里亭,镇国侯跟安平伯两兄弟早已经等在那了。安平伯两兄弟见昭亲王府的车队过来了,便摆上了酒。镇国侯则站在长亭边看向西北的方向,脸上有些落寞,西北,那也是他向往的地方,不知此生能不能去那走一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