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自救靠美食 第172节
李成玉不肯再看,眼角余光却还见阿大小心翼翼地看着脚面,连头都不敢抬一下:“顾娘子容禀,我们三公子是想着,他得了那头小狮子的恩惠,总要尽一尽心意才好,不知三公子该,做些什么才恰当?”顾湘失笑:“行啊,让他每天送十头猪去城外便是。”
阿大忙恭谨应下。
闲聊了两句,顾湘就没功夫再应付他,阿大却还不肯走,四处帮忙,一会儿给人搭把手抬个箱子衣柜,一会儿替马夫清扫清扫马粪,忙得高高兴兴的,丝毫不见为难。
李成玉心里顿时咕嘟咕嘟地一阵阵地冒起酸水,酸得她眼珠子越发红了。
“阿大!”
她不禁咬牙哼了声,心中恨恨。
平日里见了她能躲就躲,恨不能装眼瞎,整日一副眼睛长脑门上的姿态,就只肯听他大哥的吩咐,不对,有时候连她大哥的话都不太好使,现在到好,在三家面前这般伏低做小?
德性!
李成玉揣了一肚子气,气哼哼地回了家。临走居然还听见阿大那个混蛋,谄媚地恭维人家身边的丫鬟:“这赵娘子这笔字越发进益了……”
“呸!”
你个粗胚知道什么叫好字?
李成玉当天回家,窝在自己的房间里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写了‘蛇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一幅字,盯了片刻,只觉得她这笔簪花小楷是越发清隽雅致,与往年比,很有些进益。
写完当即让人送去她大哥那儿,“去,跟我大哥说,让他转赠给阿大,哼。”
两个丫鬟面面相觑,一时越发忧心忡忡起来,彼此使了个眼色,眉宇间都染了一点愁绪。
她们到底是贴身侍候小娘子的,能做到大丫鬟的份上,那是心明眼亮的紧,对小娘子的事,怕是知道得比自家的事还清楚,最近这段时日小娘子不对劲,似是藏了心事,她们有点疑小娘子这是心里头有人了。
只观察了这些日子,也没瞧出小娘子心上那人到底是谁?
难道……是阿大?
两个丫鬟越想,这事越有可能。小娘子好静,最喜欢在家读书,便是出门,也是前呼后拥,带着一群仆妇丫鬟,想和外男接触,哪有那么容易?
前些时候小娘子带她们去大相国寺那边转了一圈,到好似看一出杂剧入了迷,还赏了好几个角儿银角子。
那杂剧说的,似乎就是些上不得台面的风月之事,寻常大郎他们,是从不让小娘子看的。
只不许归不许,小娘子这么大了,又有主意,自己出去逛街玩耍,有点自己喜欢的消遣,大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多管。
“我记得那回演的是相府的小娘子与外头一读书人三见定情的故事?小娘子是不是看得很认真,还抹了眼泪?”
越想,两个丫鬟就越觉得不大妙。
可她们能在李成玉身边这么久,最要紧的便是忠心,她们两个还是去外书房。
这日,天气放了晴,大公子刚送走了两个老亲,这两个都是家里没出五服的老亲,按辈分,大公子要叫一声叔祖的。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来打听云子瞻云老先生的消息。
最近云子瞻云老先生回了京城,听说是辞了官家的征召,要落脚云家书院教书。
这到不新鲜。官家雷打不动地一年征召云老先生四回,春天,夏日,秋天,冬日,是每个季节都不肯落下。
云老先生只说闲散惯了,教书又总爱扯闲篇,不好去祸害国之栋梁,只说他这把老骨头,能在书院教教小孩子便很好了。
官家也是向来拿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没什么法子,这年头,哪个大儒要是不抗几回圣旨,那都显得没有牌面。
既云老先生要到云家书院教书,京里各大家族养的读书种子,肯定都想塞到云家书院去。
李成义如今膝下有一子一女,不过年岁都还小,尚不到愁读书的时候,可家中子侄辈里,却有三个小子在读书上有天分。
李家祖祖辈辈从军,李成义小时候,哪怕是现在,心底深处都想把祖宗留下的这份基业给守住,想要子孙里代代都出英杰,镇守边疆,为国效忠,可这几年娶妻生子,年纪也大了,想还是这般想的,做得却是送家里的小辈去读书,把妹妹嫁给书香门第,给孩子娶新妇,也选文官家联姻。
这世道,做文官到底比做武将要强。
李成义按了按眉心,就见李茂才从外头推门进来,面上还带着点奇异之色,自己这伴当一向到还稳重,七情上脸的时候不多,李成义不由有点好奇,笑道:“不是让你去送一送族老?这是送出什么新鲜花样了?”
李茂才先问了安,才老神在在地从袖子里摸出幅还未装裱的字递过去。
李成义一看就知是自家妹子的字迹,摇头道:“早和她说,她这笔字精致得太刻意了些,让她放松放松,她就是不听。”
这阵子,他这个当大哥的都不大敢再教,总觉得越教越坏。
“玉姐的丫鬟送来的,说是要送给阿大。”
李茂才平铺直叙,“芙儿丫头再三暗示了,她觉得她家小娘子看上了阿大。”
哐当!
李成义一头栽桌子底下去。
第二百九十三章 见面
李茂才手脚麻利地弯下身,把自家公子从地上捞起来,搁在椅子上放好,抹了把汗,轻声道:“大公子放心,这事不可能。”
他脸上也是木的。
李家家里主人没几个,从老夫人到底下的大小主人,也就是三公子难伺候些,可摸准了脉,也就是那么回事,反正李茂才从不觉得家里的主人麻烦,也不觉得家里阴私多。
今天却是着实长了见识。
芙儿那丫头,这真是什么都敢说,都是被小娘子惯坏了,她暗示地说了那话,小脸吓得雪白,李茂才当即就想,你还知道害怕?你知不知道,你吓死我了!
李茂才深吸了口气:“不可能的。”
“嗝。”
李成义连打了几个嗝,“咳咳咳咳!”
李茂才赶紧端起茶杯子来给大公子喂了口茶水,李成义摇摇头,目光落在妹妹那副字上,眉毛一挑,翻了个白眼:“你这是想谋财害命不成?什么乱七八糟的。”
这字上写得是什么?
送给阿大,这是说他厚颜无耻,和那什么,能有什么干系?
“阿大怎么惹到妹妹了?他又不是小三子,他能惹到谁?连跟我说话,他都不肯多说几句。”
李茂才摇摇头,却是压低声音,小声道:“今天阿大去了趟环姐儿那儿,听说是帮三公子跑腿去了。”
自从他在环姐儿那事上栽了个大跟头,还在五郎面前丢了回人,他是知耻而后勇,把手底下的小子们都遣了出去,就盯着环姐儿那的事。
只是自家这位新来的小娘子,实在是不太好盯,她身边那个留下刀疤的那厮,鼻子简直比狗还灵,满街的小贩那么多,偏他手底下的人让人一看一个准,愣是吓得那几个兄弟靠都不敢靠过去。
阿大过去找人,也不是从环姐儿那知道的,是李家传出去的消息。
李成义闻言叹了口气,按住眉心使劲揉了揉:“别说了,头疼。”
主仆两个正叙话,便听外头有人道:“大公子,门房来报,说是有个自称顾家三娘的小娘子,带人来拜访了,说是已经托人投了拜帖,想问问老夫人可有时间拨冗见一面。”
李成义蹙眉起身,忙换上衣服便出了门,出了门就知,里面已通了消息,他媳妇只让人开了西角门,连顶轿子都没有,派了个丫鬟过去一路穿下人房前的小道进了老夫人的永济堂。
“那环姐儿可有说什么?”
“听说环姐儿身边的丫鬟抱怨了两句,环姐儿到不以为意,只笑道‘客随主便’罢了。”
李成义:“……”
他脑袋一抽一抽的,更疼了起来。
顾湘是真没在意,穿过一道道的门,一路走到永济堂,换做别的小娘子怕是要累得连气都穿不上,她同秋丽和赵素素却都无妨。
就连秋丽也是苦出身,幼年时日日要上山挖野菜,天天走山路,体力早练了出来。
终于到了永济堂。
带路的丫鬟轻声道:“还请小娘子少待片刻,容婢子去通禀一声。”
“姐姐自去。”
顾湘笑道。
她今日怎么也是闲逛,半点不着急,到是赏了赏园景,笑道:“楼台亭榭,风姿绰约,这园子修得不错。”
此时窗户半开着,老夫人靠着迎风枕坐着,一阵风便把她的话送到了耳朵里,李老夫人扬了扬眉,也不知是笑还是恼,只道:“让人进来吧。”
使女去传了话,顾湘随着人一进这屋门,蔡嬷嬷就哆嗦了两下,低下头去。
左右和蔡嬷嬷一样,都是老夫人身边人的林氏和江氏,不由对视一眼,心下都有些奇,目光全落在路上身上,登时心中诧异。
这就是乡下来的那个小娘子?
同她们想的可全不一样。
蔡嬷嬷回来之后,提起那环姐儿来,表情就很是一言难尽,她们都当那小娘子差到连蔡嬷嬷都教不出来的地步。
毕竟是个乡下长大的野丫头,哪能那么好教,她们还宽慰了蔡嬷嬷几句,道她受苦了,说得她是两眼泪汪汪,此时一看,这小娘子是生得真真的好,冰肌玉骨,一身灵气。
李老夫人看得比身边的下人更仔细。
她心里甚至不可思议的,有点惶惶——这丫头,竟然有点像长荣郡主。
身边的使女丫鬟们,或许没见过那个人,她却是见过的,那时候谁不关注那位郡主娘娘?
当年她儿子娶到了长荣郡主,好几个晚上,她都以为自己在做梦,那个兴奋劲,现在想想都高兴。
后来怎么就不那么高兴了?
或许那位郡主就是那种远远看着,处处都好,闪闪发光,像个菩萨,迎到家里来,靠近了看,却真是容易被灼伤了眼。
可纵然如此,后来她儿子竟与高如玉搅在一处去,这事,她也是没想到的。
“长荣的气性大啊。”
李老夫人盯着顾湘那双眼,呢喃了声,骤然回过神,吸了口气,沉下脸来,“既然回来了,便好好改改你这一身的野性,以前你闹,我们就不同你计较,毕竟家里以前没养你,没教你,你不懂事也不全是你的错,回了京就不同,身为我李家的女儿,你得好好改一改你这规矩。”
顾湘听着,面上带笑,落落大方,丝毫不恼。
旁边两个女使心里都道,蔡嬷嬷还表现得一副教不了人的样子,这不挺好?
“老夫人放心。”
顾湘展眉一笑,“我姓顾,顾家没那么多规矩,李家也不必担心,刚进京城我便听说了,李家的小娘子们一个个的都是规行矩步,规矩都好得很。”
李老夫人一怔,眼睛微微眯起,终于正过头来,仔细看顾湘那张脸,沉默半晌,冷声道:“不要再说这些糊涂话了,我们李家不会让血脉外流,无论你想不想,你都是李家的女儿。”
她一开口,几个使女齐齐低下头去,连呼吸都变得轻了不少。
老夫人这些年已显少发怒,但每次一怒,依旧是地破天惊,让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