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退婚后全皇宫追悔莫及 第205节
从前说好了再不与她离分,想时恨不得如胶似漆,但临了又是另一回事,打仗毕竟凶险,洛阳也需有人坐镇。好在今日江北水师再南下,就如镰刀割收秋麦,不会耽搁太多时日。卫觎那两根修长的手指,压在簪缨柔软的玉指上,陷入温暖的潮.润之中。
不着衣裙的簪缨羞得面红耳赤,浑身皮肤泛出粉红,咬唇摇头,“我不。”
卫觎眼含赤芒,温情地问:“怎么,阿奴不会想我吗?”指头却霸道地带着她动作,手把手教坏她。
世上怎会有这么坏的人!
簪缨挣扎不脱,泣出声来,心中还安慰自己,卫观白平常不是这个模样,必是蛊性所致才会如此。
正靠着这个念头尽力分散自己,突然指头被带着一挑,她难忍地哼嗔,耳边响起慢条斯理的低嗯:“对了,阿奴喜欢这里。”
最后什么离愁什么忧虑,都化在簪缨的身荡魂迷中。她藏起那几根皱巴巴的手指,啜泣着把自己的脸埋进被衾。
“阿奴,想我不想?”
簪缨心知他问的不是字面意思,闭唇不语。
裹在被子里背对榻外的那个小鼓包充满委屈。
一声长叹,“那我走了。
”
“想的。”没等脚步声起,软被底下传出一声闷闷的哝音,被欺负得委屈也很认真地叮咛,“会很想你。所以小舅舅要万事保重,早些凯旋。”
第160章 “卫观白!你去脱甲……
中秋潮汐落后, 洛阳卫字旗,豫州乞活军,青州水军三路并发南征。
西线的荆州沿江重镇堡寨, 一律不作抵抗,洛阳军得以不费一兵顺利渡江登岸。
中线合肥、东关,东线淮阴、广陵的南朝守军, 本还欲战, 遽然却闻此战是由卫觎亲自统兵!只见水波平阔的江面上舳舻千里,不乏楼高五层的战舰与轻锋飞艋, 北境水军尽着玄色轻甲裲裆, 骁军旗鼓, 军容肃杀。
身着战袍的卫大司马,就横槊伫立在刻有九头苍兕的船头, 雄姿勃发,不可一世。
——那可是卫觎,单骑冲阵、万人取首的马上真无敌!南朝从军者何人不曾听过卫大司马百战百胜的传说,况且耳闻不如目睹,此时隔水远远望之若天神, 顿丧一战之力, 望风披靡。
更有甚者, 过去在背后訾诅过卫觎是暴虐早亡之象的水军将领, 今见其好端端、势汹汹地打过江来,想起此人斩北帝悬朱桥的手段, 心中大惧, 无心调兵对抗,直接弃城溃逃。
主将一逃,士气大溃, 无复斗志,纷纷弃械而降。
如此一来,南下的水军未遇一合之将,栅挡烧栅,船挡破船,几战几捷。
九月,数十万大军直造建康城下。
林锐所领的京口驻兵受大将军召令,同时西出策应。
北府军如一头出闸猛虎合围京都,置楯橹钩车,矢石强攻。
一扇城门之隔的城内,但觉地面震动,杀声慑胆,红彤彤的火光直冲霄云,仿佛外头的敌军随时会破城而入。
这个血光至暗的夜晚,注定是风雅偏安百年之久的建康的一个劫难。
乌衣巷的世家大族门户紧闭,家家府院里都驻满了私兵护院,却又不敢明火执仗,生怕泄露出一点灯光,引来外敌的窥觊。
他们如此也不过是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自蜀王归顺、太傅避朝、而王丞相暗中都把自家儿子送去了洛阳,如今无论省台还是兵部,早已没有一呼百应之人。
至于那位匆匆登基的新帝,整日幽居深宫之中,更是指望不上了。
所以哪怕京城门阀各家的私兵加在一起,至少有万人之数,但各人自扫门前雪,根本组建不起有效的防御之军,都想着若那卫十六当真在离京十年后又带兵杀了回来,城破后,他们归顺便是。
“殿下,殿下……了不得!北军已临城下,在撞城门了!”
长公主府的詹事手提鹤柄宫灯,匆匆跑进庭院禀报。
身著华丽宫装的长公主命人将矮榻搬到了廊庑下,方便赏月。
她吃着盛在银纹盘中的西域葡萄,徐饮一口中秋宴剩下的桂花酿,闻言,道声慌什么,不紧不慢问:
“是卫十六亲自带兵吗?”
詹事惶惧:“回殿下,正是那卫大司马啊!”
李蕴扬唇一笑,风韵犹存的妩媚身段懒懒靠回榻背,“那便不用担心了。等他进城,遣个人去知会一声,本宫府前种的梧桐是名种,莫叫他们的马蹄子践踏了。还有,驸马尚滞留在豫州,叫他仔细,可别杀红了眼伤到我夫婿。”
詹事恐慌茫然,仿佛将要在虎口上拔须,躬着身再三确认:“……就这么说?”
李蕴道:“就这么说。”
厚重的城门被一下一下地撞击着,传出摇摇欲坠的响声,令人心惊。
城外,护楯在前,卫觎一马当先,借着两傍士卒举起的火光,冷戾地盯着面前的城池。
龙莽在他身边肩扛大斩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城内,京畿六卫统领紧握钢刀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站在阙洞之中,盯着城门上不断簌簌落下的尘土,不敢眨眼。
身后的队伍中,不乏兵器都已握不住的兵士,听
着那一声声撞击,皂靴下意识蹭着往后退。
有人问:“头儿……咱们是要跟卫、那个人硬拼吗?”
六卫统领闭了闭眼,连那人的名字在这怖人的夜色下都成了一种禁忌,这仗还怎么打?
就是祖老将军复生,也没把握能跟姓卫的硬拼吧。
惜我江东无名将啊!
这也是卫觎领军势如破竹的一路,江左各路军将意识到的一点:此前南朝之所以能与北朝相安无事,全赖国有卫觎,立威戍关。
而今,他们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卫觎,来抵挡北境的进犯了。
正当京城统领准备进行那无用的殊死一搏时,身后突然响起一串尖细急促的嗓音:“陛下有旨、陛下有旨——”
从城楼上发下稀稀拉拉的箭簇突然停下了。
卫觎眼眸轻敛,便见定鼎门忽然自内大开。
沉闷缓慢的訇然声中,卫觎轻抬手背,暂止军队一冲而上的攻势。
洞开的西城正门内,两列惨白的宫灯游曳而出,照亮晋帝李星烺一身白麻素服。
李星烺缚身舆棺,徒步出城,奉出传国玉玺,向大司马卫觎逊位归降。
看到那具牛车拉出的棺材,龙莽打了一声口哨。
李星烺脸色苍白,眼神却还有几分清毅,开口道:“李氏无德,逆天地之心,乖民神之望,偏安无为,朕心甚愧。大司马驱匈奴,收洛阳,复神州,得人心仰附,安清宁,乃为一世豪雄,寰宇不二之主。朕,愿禅让皇位,奉大司马为江山共主,吾皇陛下,只望大司马以天下黎民为重,莫作推辞。”
他本是天潢贵胄,此刻浑身被麻绳捆缚,站在明灭不定的火光中,受无数兵革子视线的凌迟,虽未跪,却比跪在那里更加屈辱。
但至少,这是他李星烺能自主做出的第一个决定,也是唯一一个决定。
卫觎俯望李星烺,既然人家已把戏作足,把台阶垫到他脚底下了,他便纡尊下马,抽刀断开晋帝身上绳索,又接过亲兵手里一支火把,掷于棺梓之上。
至于那方玉玺,卫觎从双臂颤抖的内侍手里取了来,随意看几眼,轻飘飘抛给龙莽,“比你带回的那枚小了些。”
龙蟒嘿然一笑,掂掂手中玉玺,如同玩具。
在焦木毕剥作响的熊熊火光里,卫觎抬靴走近李星烺,问出一句话:“老的死了吗?”
李星烺悚然一惊,这回是真跪下了。
“大司马,太上皇已……神智迷失,时日无多了,星烺恳求大司马莫要……”
卫觎目光凛冽,目不旁视地进了城。
这世上任何人都可以寿终正寝,唯有那个人,他不配。
他进城后,未急着直奔宫廷,先至乌衣巷。
此时晋帝逊位的消息已经传回城中,这些随势而动的世家非常乖觉,每一户的阀阅上皆挂了一只白灯笼,表示归顺,家家正门洞开,家主亲自立于阶下,等候大司马的检阅。
世人都羡门阀士族风度卓然,可在抄家灭族面前,风度又算个什么?
这卫十六可不是个讲道理的善茬儿,凡他看不顺眼的,说砍也就给砍了,放在谁身上谁不怵?
其中唯独谢府门前,挂的是一对红灯,府门亦未开,只有两个下人着装的仆役,毕恭毕敬躬立在台阶下头。
卫觎不以为杵,令部下不可惊扰谢府。
他在马上,一路踏过青石,冷眉冷眼地一一打量低头的世家。
至琅琊王氏门前,看见守在阶下的是王家大郎,他冷笑道:“如此良夜,王丞相可是高卧未醒,是无颜见人,还是无胆见人?”
王瞿之面露激愤之色。
可望见卫觎身后的森森刀芒,为了全族性命,他又不敢回
嘴。
正这时候,王大郎的身后传来一道不紧不慢的脚步声。
王逍换上了绛紫玉带的朝服,正衣冠而出。
卫觎轻诮道:“方还在猜,丞相是吞金还是自缢,原来活着。”
王逍仰望高马上风姿卓荦的儿郎,淡淡一笑,成王败寇,有甚可说。
这位执掌第一世家,半生与帝王共治天下的老人,拂动如同鸦翼的大袖,一躬到地。
“王某恭迎大司马入京。前番种种,皆出自王逍之手,大司马要清算,我一人抵命足矣,放过王氏族人性命,王某感激不尽!”
他为朝廷谋,为世家谋,为自身谋,步步紧逼卫觎。如今天命终不眷顾,他也没想过全身而退。
卫觎峻如刀刻的半张侧脸陷入阴影。
他没给出一句准话,在一众冷汗浃背的公卿面前,只令龙莽留下来看住他们,而后掉辔去往皇宫。
皇帝逊位,内宫的守卫已经形同虚设,卫觎所带兵甲明火执仗,如入无人之境。
李星烺继位后,太上皇便被挪去了寿安堂,名为颐养天年,实是苟延残喘。有好几次,眼看着都要通知太常寺了,却又奇异吊着一口气不散。
此夜,一直陷入昏迷的李豫毫无征兆地转醒,大睁着浑浊双眼,喉间喀喀:“卫……卫……”
殿中只有原璁和两个小内监守着,原公公知道京城有变,今夜一直不敢阖眼,第一时间便察觉太上皇的异样,赶忙到榻前道:“陛下,陛下想要什么?”
殿外传来靴履落地的声音,一步一步的回响,像捶鼓的余震落在人的心坎上。
李豫灰败的脸色突然泛出潮红,呼吸急促起来,仿佛极度地恐惧:“卫……卫……”